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襄阳市总工会 > 职工文苑 > 正文
我的“元宵”记忆
2025-02-13 16:13:53  来源:际华3542 甘露
【字号: 】【打印

1739434555987_副本.png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过年的鞭炮声还未停止,元宵节又将新年的喜庆氛围再度推上了高潮。

记得小时候,每到元宵节,爸爸便会领着我走出家门,到几公里以外的县城去看舞龙舞狮、踩高跷、扭秧歌等等。当天的县城,每个乡镇都会组织自己的表演队,并穿着华丽的各式各样的服装,沿着县城街道一路表演,而路两旁观看的人,人山人海,不住地喝彩,拍手叫好,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而我却只知馋嘴贪玩,没有真正体会到他们的幸福。如今忆起,身在异乡的我,才真正体会到小时候元宵节的人间烟火气。

说到元宵节,就不得不提汤圆。记得那时镇上、村上是很少有卖汤圆的,大多数人家都是自己做。元宵节当天一大早,妈妈便用家里的细筛子仔细地将粗糙的糯米面过滤成细细的糯米粉,然后装在面袋里,再把早已扒好的核芝麻籽、瓜子仁等洗净加上白糖、桂花糖和少许面粉用凉水搅拌均匀做成馅儿。馅儿做好后,妈妈再揪出大小均匀的馅团,把它们放在家里通风处晾上一段时间,做元宵时,先将馅团过下凉水,再放入铺好糯米粉的笸箩里滚动,滚几圈后,把半成品捡出,在凉水中蘸一下再放回糯米粉中滚动。这样大约四五次,当糯米面把馅团全部包裹好,元宵就做好了。一到晚上,我就迫不及待地站在灶台边,那时的我长得还没有灶台高,便踮着脚往锅里观望,不一会儿汤圆下锅、开锅,一阵扑鼻的香味袭来,馋得我直流口水,我着急地对妈妈说:“快快,先给我盛一勺。”细看那熟透的汤圆,晶莹剔透,裹在里面的芝麻、瓜子仁、桂花糖隐约可见,用小勺舀起一个汤圆放进嘴里,轻轻一咬,香喷喷、甜滋滋的馅儿就流出来了。现在已经长大成人,但对那一口小时候的味道仍是充满了怀念,那是故乡的味道,那是妈妈的味道。

记忆里的元宵节是充满神秘的,从记事起,元宵节的晚上吃完汤圆后,我都会跟着爸爸去门口“点旺火”,每次爸爸都会事先准备好几堆干草,放到家门口,然后拿出火柴,点着草堆,此时每条街道每家门口都可以见到红红火火的壮丽场面,预示着来年家旺、财旺、人气旺。

城市的夜虽然繁华,却不见小时候元宵节的“味道”。在外疲惫的心,唯有那一碗母亲做的手工汤圆能够抚平,那才是元宵的“味道”,是亲人的“味道”。


 
 

版权所有:襄阳市总工会 主办单位:襄阳市总工会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办公地点: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春园路38号 | 办公电话:0710-3224881
鄂ICP备14010481号-2 鄂公网安备42060602000365号
总编辑:李宏音   责任编辑:王洪云
建议使用1200*8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