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襄阳市总工会 > 资料文库 > 经验交流 > 正文
“工会+N”织密解纷网络 多元共治跑出维权加速度 ——老河口市创新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助力营商环境
2025-10-22 17:07:36  来源:
【字号: 】【打印

(通讯员 张红敬)作为优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试点,老河口市总工会创新构建“工会+N”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联动人社、法院、企业及行业协会等多方力量,推动调解、仲裁、诉讼有机衔接。近期成功化解多起农民工劳务单价争议欠薪案件,为数十名务工人员追回薪资,切实保障劳动者权益,实现纠纷化解提速增效,有力助推基层治理现代化与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一、问题背景

随着劳动力市场持续发展,劳动争议呈现数量上升、类型多元、诉求复杂等特点。传统单一部门处置模式存在响应滞后、协同不足、流程断裂等问题,难以有效应对现实挑战。尤其农民工欠薪纠纷,常涉及人数众多、金额较大、情绪敏感,若处置不及时,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亟需建立多元参与、高效协同、闭环运行的矛盾化解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二、主要做法

(一)构建协同机制,打通解纷“全链条”。市总工会联合人社、法院及行业协会,创新推行“人社+工会+法院+N”裁调审衔接机制,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明确职责分工,细化案件移送、信息共享、联合督办等流程,实现调解、仲裁、诉讼无缝对接。机制运行以来,已建成覆盖重点园区、乡镇街道和企业的三级调解网络,形成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治理体系。在某劳务派遣纠纷中,各部门快速响应、信息互通,迅速厘清责任主体,为高效化解奠定基础。

(二)聚焦专业调解上_副本.png

(二)聚焦专业调解,打造职工“暖心站”。市总工会着力加强调解队伍专业化建设,培育一支懂法律、通人情、善沟通的复合型调解力量,打造“法理情”融合的调解品牌。一旦发生争议,调解组织第一时间介入,依法依规推进协商。8月中旬,某建筑项目8名农民工因工价分歧面临欠薪,调解机构组织企业与班组代表共同核算工时工价,全程公开透明,并同步开展心理疏导,缓解对立情绪,引导理性维权,最终促成工资全额支付,实现案结事了。

(三)深化共建共享,凝聚治理“同心圆”。市总工会联合人社局、法院深入企业开展联合主题党日活动,围绕劳动法律法规开展专题学习,增进互信理解。三方明晰职责:工会强化桥梁纽带功能,做好调解维稳与职工联络;人社加强执法监察与仲裁前置;法院提供司法确认支持与业务指导。同时,吸纳行业协会、商会等“N”方力量参与,推动形成政府引导、工会牵头、多方协同、企业自律的共治格局。企业代表现场承诺,将严格落实用工主体责任,提升管理规范化水平。

四经验启示上_副本.png

三、经验启示

(一)资源整合是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通过“工会+N”模式打破部门壁垒,整合行政、司法与社会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力量聚合,为纠纷化解提供制度支撑。

(二)专业调解是实现案结事了的核心。坚持法治引领与人文关怀并重,建设专业可信的调解队伍,既能依法定分止争,又能以情纾解心结,有效提升调解成功率与群众满意度。

(三)共建共治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长久之策。推动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既增强监管合力,也促进企业自觉守法,助力营造规范有序、公平公正的用工环境,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持久动力。


 
 

版权所有:襄阳市总工会 主办单位:襄阳市总工会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办公地点: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春园路38号 | 办公电话:0710-3224881
鄂ICP备14010481号-2 鄂公网安备42060602000365号
总编辑:李宏音   责任编辑:王洪云
建议使用1200*8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