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概述 2025年4月起,老河口市总工会指导安速派运输服务有限公司工会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集体协商,聚焦劳动报酬、社会保障与女职工权益等核心诉求,通过深入调研与多轮磋商,达成六大类11项协议成果,覆盖330名职工及合作人员。协商实现从“被动维权”向“主动对话”的机制转变,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新业态集体协商实践样本。 针对问题 安速派整合中通、圆通等五大快递品牌,用工涵盖10类岗位,存在劳动合同工、劳务工、外包人员等多种形态,劳动关系模糊。职工普遍反映薪资偏低、社保缺失、高温作业无防护、女职工待遇薄弱等问题,原有管理难以回应多元诉求,亟需建立制度化协商机制,切实保障新就业群体合法权益。 主要做法 面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表达不畅、保障落空、能力不足”三大困境,老河口市总工会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施策、全程赋能,系统推进集体协商走深走实。 一是聚焦真实诉求,夯实协商基础。2025年6月底,市总工会专项工作专班,深入快递站点与分拣车间,采取问卷调查、一对一访谈、班组座谈等方式,累计收集意见建议260余条,精准梳理出薪酬待遇、社保缴纳、劳动安全、女职工保护等六大高频议题。围绕最低工资调整,结合本地消费水平与企业经营状况进行数据建模,提出兼顾公平性与可持续性的调薪建议,为协商提供科学支撑。 二是厘清用工边界,拓展协商覆盖。针对复杂用工结构,实施分类管理:对符合劳动关系的员工,依法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对接受统一调度的灵活用工人员,制定权责清晰的劳务合作协议,纳入工会服务体系;对外包合作方,明确企业主体责任清单,强化履约监督,防止“以包代管”。通过差异化路径,实现协商对象全纳入、权益保障无盲区。 三是推动动态调薪,增强收入预期。经三轮实质性协商,双方达成一致:将一线劳动者月最低工资由1950元上调至2050元,增幅5.1%,并在《集体合同》中刚性约定。同步建立年度协商评估机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适时调整薪酬标准,让劳动者收入增长有依据、有保障、有预期。  四是构建双轨保障,织密社保网络。公司依法为全日制职工足额缴纳“五险”;对已自行参保的灵活就业人员,每月发放850元社保补贴,或自愿转入单位参保通道。同时,强制落实全员工伤保险覆盖,破解新业态从业者“伤无所保”困局,实现风险兜底、安心从业。 五是关爱特殊群体,细化权益保障。将女职工卫生费(20元/月)写入集体合同,建立常态化发放机制;提高“三八妇女节”慰问标准至100元实物礼包,体现组织温暖与职业尊重。相关条款纳入履约监督范围,确保福利不折不扣兑现。 六是优化作业环境,打造暖心阵地。加快推进分拣车间防暑降温改造,高温季节全面配置风扇与空调设备。同步升级“工会驿站”,配备空调、冰箱、微波炉、应急药箱,并供应绿豆汤、藿香正气水等防暑物资,实现“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饮水、累可休息”,显著改善一线劳动者作业条件。 全部协商成果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正式签署具有法律效力的集体合同,推动权益保障从“纸面承诺”向“现实红利”转化,真正实现协商一次、惠及长远。 经验启示 一是精准识别需求是前提。协商唯有扎根一线、倾听真声,才能靶向发力。本次案例通过下沉调研摸清诉求,实现从泛化讨论到精准议价的转变,为同类企业提供了议题生成范式。 二是分类施策是关键。面对多样用工形态,坚持依法规范与灵活包容并重,通过合同、协议、责任清单等方式分类覆盖,既守住法律底线,又契合行业实际,提升协商可行性与覆盖面。 三是制度闭环是保障。协商成果通过职代会程序固化为集体合同,并配套监督机制,确保执行不打折。刚性约束与柔性关怀结合,方能实现“签一份合同,暖一片人心”。 老河口市总工会将持续深化新业态领域集体协商,推动更多“暖心协议”落地生根,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城市发展中更有尊严、更有保障、更有奔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