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朱银银)近年来,枣阳市总工会聚焦解决职工子女寒暑假“看护难”问题,以打造“工会用心、孩子开心、家长放心”托管班为目标,通过构建“示范引领打样板、激励基层聚合力、协同多方强服务”闭环工作体系,推动托管服务向更安全、规范、优质的方向发展。 示范引领,高位推进打样板。 以工人文化宫为主阵地,从安全、课程、师资三个维度打造示范标杆。一是筑牢安全防线。建立“人身意外险+场所责任险”双重保险机制,签订托管协议,严格落实“手递手”交接制度,并联动公安、卫健部门提供护学保障和医疗支持。二是创新课程体系。打造“成长+”体系,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书法、舞蹈、体育、户外研学等特色课程,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实践、感恩孝亲文化和生命安全教育,实现“寓教于乐”。三是建强师资队伍。组建“专业教师+大学生志愿者+优秀劳模(工匠)”的高素质、多元化师资队伍,创新“志愿服务+勤工俭学”机制,招募建档困难职工子女大学生志愿者并给予适当补贴,实现教育帮扶与爱心传递的良性互动。 激励基层,上下联动聚合力。 通过政策激励、资源下沉、督导问效“三管齐下”,推动托管服务向基层延伸。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年初预算专项资金激励基层工会开设托管班,重点向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子女的项目倾斜,从资金层面为基层减负赋能。二是建立全过程管理机制。成立督导验收组,对各基层工会开班情况进行检查指导,确保服务规范有序。三是完善激励机制。依据办班规模、服务成效、信息报送等指标,评选优秀爱心托管班并配套奖补资金,择优推荐上级评选,以正向激励促进服务提质。去年以来,全市共开办寒暑假托管班50余家,惠及职工子女3000余人,10家获评市级优秀托管班,2家跻身襄阳市级优秀托管班行列。 协同多方,整合资源强服务。 打破部门壁垒,以“工会主导+多方协同+社会参与”模式整合资源,提升服务覆盖面与精准度。一是深化联动协作。联合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第三方机构等单位,共享场地、师资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形成服务合力。重点引导协作单位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集中的商圈、站点设立托管点,解决“接送远”难题。二是强化动态评估。建立家长满意度测评和第三方专业评估机制,精准把握需求变化,优化服务供给。三是完善制度保障。定期总结经验,持续健全安全标准、课程设置、激励办法等制度体系,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子女托管纳入常态化服务清单,为托管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