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襄阳市总工会 > 襄阳先模 > 职工故事 > 正文
韩顺风:20项创新实践,让无声世界发出震耳回响
2025-07-02 11:08:20  来源:
【字号: 】【打印

图片2_副本.png

(通讯员 魏燕辉)6月23日,襄阳金耐特股份有限公司工人韩顺风结束疗养回到车间,面对工友们的羡慕,骄傲之情溢于言表。优秀员工参加湖北省总工会组织的疗养,这在金耐特公司是破天荒第一次,尤其对听力一级残疾的韩顺风来说,更是莫大的光荣。这光荣源自他在湖北省“鄂有绝活”技能大赛中斩获先进制造类三等奖,更源自他常年坚持创新实践,实施小改小革超过20项,累计节约人力成本50余万元。

1982年,韩顺风出生在谷城县冷集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因为先天听力障碍,他没上过学,不识字,却善于观察,勤于动手,在无声世界里找到了对外沟通的另一种方式,常常把桌椅家电拆得七零八落,一张白纸在他手中上下翻转瞬间变成了栩栩如生的千纸鹤、青蛙……

2007年,韩顺风迎来了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机。襄阳金耐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向残疾人敞开怀抱,他有幸走进公司大门。这家以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为主的企业,为他动手的喜好提供了实践舞台。

因为听不见,少了外界的纷扰,韩顺风更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不识字,短视频就是他的课堂;学技术,车间就是他的练习场。生活中遇到难题,他拍下实物到视频软件上搜索,看人家是怎么解决的,再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

在砂铸车间他负责树脂砂造型,他把自己与车间融为一体,一有空就留意观察各个工序,熟悉每一个流程工艺,发现问题就想办法改进。在他眼中,车间没有废品,只有等待被重新利用的资源,近百米长的车间宛如他的魔幻世界,随便一个物件都能为他所用,从树脂砂造型到辅助工具设计,他渐渐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车间全能手。

韩顺风在摆弄机械方面的灵气,连车间主任庞彦波也有些佩服:“他爱动脑子,喜欢思考,看到哪里比较吃力,就会想尽一切办法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他熟悉车间所有的工艺流程、工艺造型,来了新样件需要打样,只要比划个大概,他就明白了。”

引流冒口是公司多款产品上必备的配件,属于一次性用品,用量大,成本高,韩顺风就将废旧pvc管加工成漏斗状的模具,替代一次性配件,仅此一项一年下来就节约成本近2万元。

有一天,韩顺风看到工友搬运毛坯很费劲,就利用中午休息时间量尺寸、画图纸,东拼西凑找来废旧金属,制作了一个底板装有两个轮子像叉车一样的长臂杆,搬运时只需把长杆的底板伸到物件底部,轻轻一压就可以推走,非常省事。

他制作的这个省力器械被工友们称为“杠杆机器人”,经过不断改进,除了移动重物,还用于公司7款产品的吊装、淋涂等工序中,过去一个砂芯刷涂料需要两个人配合用时20分钟,有了这个辅具,一个人独立完成淋涂只需要两分钟,品质还远超刷涂工艺,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工成本。2024年,作为湖北省“鄂有绝活”技能大赛举办以来唯一进入决赛的残疾人,他现场演绎制作操作过程,并荣获先进制造类三等奖。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进入公司18年来,韩顺风的小发明超过20项,大到杠杆机器人,小到几乎覆盖所有工序的铁模管卡、防烫取芯器等,到处都有他倾注的智慧。

韩顺风不仅是技术上的能工巧匠,还是安全管理理念的践行者。他坚持规范操作,发现工友作业中的隐患会主动提醒纠正。“一开始我们心里不服气,觉得他一个聋哑人还管我们?”工友付义莲说,“后来再看他做的的确比我们好,时间久了大家都很佩服他。”

每一次孤独的振翅,都是对命运的宣战。韩顺风或许不知道什么是杠杆原理,但他通过观察、思考、行动与机械“交流对话”,用自身实践用活了科学,18年来小改小革突破20项,累计为公司节约成本在50万元以上,成为公司人人称赞的巧手师傅。

提及获奖,他指指自己的嘴巴,做了个拍打的动作,又用手指头按压自己的额头,满脸的懊恼。意思是说,走出去才知道有好多很厉害的人,心里有些自卑。他又握紧双拳做了一个跑步的动作,意思是说,他现在要好好工作,认真做好自己的事,帮助工友解决难题。

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韩顺风脸上总挂着微笑,自信阳光,虽然不曾开口说一句话,却更懂得用搏击去跨越障碍,在无声世界里心无旁骛地驰骋,用创新实践敲击出震耳的回响。


 
 

版权所有:襄阳市总工会 主办单位:襄阳市总工会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办公地点: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春园路38号 | 办公电话:0710-3224881
鄂ICP备14010481号-2 鄂公网安备42060602000365号
总编辑:李宏音   责任编辑:王洪云
建议使用1200*8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