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吴 敏)11月10日-14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县级工会主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工会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专题培训班在安徽省总工会干部学校举办,全国107名县级工会主席、副主席参加培训活动。培训期间开展了学习研讨,来自不同省份的6家单位进行实践交流。老河口市总工会作为湖北省唯一一家发言单位,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方鹏以《党建引领增覆盖新兴领域建组织着力强化“我的工会我的家”品牌打造》为题进行经验交流。
党建引领增覆盖 新兴领域建组织 “着力强化“我的工会我的家”品牌打造 老河口市总工会 近年来,湖北省老河口市总工会紧紧围绕全总“559”部署,以打造“我的工会我的家”品牌为核心,以巩固“小三级”体系为抓手,以新兴领域建会为重点,着力构建其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运作、多方配合、职工参与“五位一体”工作格局,持续唱响“家的温暖工会相伴”和谐交响曲。我市“小三级”、新兴领域组建等经验在湖北省工会专项会议上交流。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工会组织899个,工会会员77717人。 一、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建会入会“全方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4.28讲话中用“六个坚持”强调了党对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的全面领导。我们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全面加强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确保工会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一)党建引领,高位推进“聚合力”。 把党建引领贯穿工作全过程,在“小三级”和新兴领域建会入会专项行动中,市委分管领导多次召开由市委社会工作部、住建局、民政局等部门参加的协调推进会,亲自安排部署;在乡镇(街道)工作推进会议上,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对新兴领域建会入会工作进行专题安排,强化认识,明确任务,细化措施,形成党建引领、多方协作、上下贯通的工会工作格局。 (二)多方联动,调查摸底“全覆盖”。 针对性印发《新兴领域工会组建攻坚方案》,建立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司法等部门常态化联动机制,发挥“小三级”工会组织作用,对全市3871家新兴组织开展集中摸排10余次。甄别建会重点293家(其中新经济组织198家,新社会组织95家)。2025年全市新建新经济组织工会125家,涵盖法人184家,发展会员3068人,建会率、入会率分别达到93%和95%。 (三)固本培元,锤炼作风“常态化”。 践行“一线工作法”,制定《“小三级”工会工作调研方案》和《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调研方案》,成立5个专班,深入基层调研100余次,收集问题、建议20余件,形成报告10余篇。外卖平台企业为提升顾客体验,对送单时间缩短15分钟,导致延时工单多,外卖小哥苦不堪言,调研中了解这一情况后,我们多方协调,推动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实现派单、送单弹性化执行,得到小哥一致好评。 二、坚持强本固基,织密组织建设“一张网” 按照省总工会“两覆盖四起来”的部署要求,推动组织全覆盖、工作全覆盖,让各级工会组织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强起来。 (一)坚持结构配置,做实组织基础。 调整优化乡镇(街道)工会班子结构,建立党工干部“双向任职,交叉兼职”,健全专兼职干部队伍;村(社区)书记兼任工会主席,实现有人干事,全市255个村(社区)工会全部达到“六有”标准。作为辖区灵活就业人员表达诉求的渠道,村(社区)工会通过倾听、记录、协调等方式,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有效发挥村(社区)工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作用。 (二)坚持共建共享,做强工会阵地。 将阵地建设与“两回两带”(回乡就业、回乡创业、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工程融合,开展“一图一圈一平台”建设,绘制“全市工会服务阵地图”,打造“15分钟职工服务圈”,构建城区、乡镇、企业三级服务平台,市乡企共建服务阵地40余个。聚焦“15分钟服务圈”,建设“统战群团携手进驿站”试点6家,在全市20家工会驿站开展“送政策”“送清凉”“送温暖”服务,让“娘家人”的温暖触手可及。 (三)坚持基层为主,做好工会活动。 通过“小三级”工会建设的深入,基层人员、经费等得到保障,服务职工的渠道更加畅通,基层工会更加充满活力。乡镇(街道)工会、村(社区)工会组织开展的就业援助、健康讲座、心理咨询、爱心托管、非遗文化体验等活动层出不穷。我们滨江社区党委书记陈黎明主动打电话将活动场所腾出来建工会阵地,她提出工会活动有影响力,部门有反响,职工群众受欢迎。 三、坚持精准施策,打造暖“新”服务“综合体” 聚焦工会主责主业,做实工会服务,不断提升职工群众“我有工会我有家”的感受度和幸福感。中电凯源物(货快飞)集体协商工作得到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徐留平同志的批示肯定,推送为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一)推动资源整合,开辟服务“新路径”。 开展外卖骑手与物业保安“牵手行动”,授牌“暖新商户”9家,发放“新”地图,免费为其提供服务。组织开展新兴领域集中建会入会活动2场,为100余名新业态群体发放物资3万余元。坚持劳动和技能竞赛向新业态群体延伸,采取“培训+宣传+实操”模式,举办快递行业劳动和技能竞赛,组织开展新兴领域技能竞赛6场次,覆盖2000余人。 (二)深化集体协商,权益保障“新方式”。 以网络货运平台头部企业中电凯源公司(货快飞)为依托,“线上+线下”创新开展网络集体协商,通过了6项16条内容,40余万货车司机受惠获利。指导安速派公司开展新业态集体协商,达成六大类11项协议成果,覆盖330名职工及合作人员。完善技能人才工资增长机制,百人以上企业能级工资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64%。万柯公司以竞赛、技能自主评价等为抓手,将付俊波等一批普通工人培养为工段长、车间主任,实现转岗、加薪双受益。 (三)回应职工关切,暖新关爱“新常态”。 在市中心建设智能“共享职工之家”,在物流中心建设24小时“暖新”驿站,在新经济组织建设多元化“职工之家”,实现暖新服务“不打烊”。全市各级工会阵地,打造“我的工会我的家”品牌活动100余场次。调研中了解到,我市企业存在结构性用工难题,我们向人大提出建议并被列为第1号办理落实。通过联合市人社等部门打造“工友小马”服务品牌,累计为企业发布招聘微视频51期,总播放量突破100万次,咨询超过8000人次,成功为2000余名求职者精准匹配就业岗位。
|